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姿勢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念、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練氣功有一原則、三要素。原則是:符合陰陽。三要素是:姿勢、呼吸、意念。
以下是《黃帝內經》對於氣功的描寫。共14篇,約21處。藍色字,【】內為備註。
1,《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意念】,病安从来。”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原則】,呼吸精气【呼吸】,独立守神【意念】,肌肉若一【姿勢】,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意念】,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服氣法】,而通神明。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意念】,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𤙲引【唐朝王冰注:𤙲,导的通假字。𤙲引,即导引】之。
4,《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按蹻,即現在的推拿按摩。】,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5,《素问·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此處的“動作”,結合下文所述之“恬淡之世”,因此應指氣功動作。如果理解為體育運動的動作,豈不是等於說現代體育發源於中國,而不是希臘雅典?而且,體育運動是不可能達到下文所述之“恬淡之世”的心態。】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意念】,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6,《素问·血气形志第二十四》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
7,《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𨱰。【入靜】
帝曰:何谓神。歧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定神】
8,《素问·奇病论第四十七》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息积是一种古代的慢性病病名,表现为胁下满、气逆,但不妨碍饮食。】。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單獨吃藥,不能夠治愈此病】。
9,《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方位】,净神不乱思【意念】,闭气不息七遍【闭气】,以引颈咽气顺之【食气】,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意念】
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食气】,冰水下一丸,和气【食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10,《灵枢·经筋第十三》
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11,《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此乃所谓守一【守一,即守天目】勿失,万物毕者也。
12,《灵枢·上膈第六十八》
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憺无为,乃能行气【意念】,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13,《灵枢·官能第七十三》
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
14,《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形苦志东,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
(梁針灸寫於2017年5月)
凡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註明本網站網址 http://www.liangzhenjiu.com
練氣功有一原則、三要素。原則是:符合陰陽。三要素是:姿勢、呼吸、意念。
以下是《黃帝內經》對於氣功的描寫。共14篇,約21處。藍色字,【】內為備註。
1,《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意念】,病安从来。”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原則】,呼吸精气【呼吸】,独立守神【意念】,肌肉若一【姿勢】,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意念】,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服氣法】,而通神明。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意念】,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𤙲引【唐朝王冰注:𤙲,导的通假字。𤙲引,即导引】之。
4,《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按蹻,即現在的推拿按摩。】,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5,《素问·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此處的“動作”,結合下文所述之“恬淡之世”,因此應指氣功動作。如果理解為體育運動的動作,豈不是等於說現代體育發源於中國,而不是希臘雅典?而且,體育運動是不可能達到下文所述之“恬淡之世”的心態。】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意念】,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6,《素问·血气形志第二十四》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
7,《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𨱰。【入靜】
帝曰:何谓神。歧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定神】
8,《素问·奇病论第四十七》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息积是一种古代的慢性病病名,表现为胁下满、气逆,但不妨碍饮食。】。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單獨吃藥,不能夠治愈此病】。
9,《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方位】,净神不乱思【意念】,闭气不息七遍【闭气】,以引颈咽气顺之【食气】,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意念】
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食气】,冰水下一丸,和气【食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10,《灵枢·经筋第十三》
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11,《灵枢·病传第四十二》
此乃所谓守一【守一,即守天目】勿失,万物毕者也。
12,《灵枢·上膈第六十八》
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憺无为,乃能行气【意念】,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13,《灵枢·官能第七十三》
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導引,即現在所稱的氣功。古時,也稱神仙。】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
14,《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形苦志东,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唐朝王冰 注:“熨謂藥熨,引謂導引。”】。
(梁針灸寫於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