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13, 2018的博文

药引与引经药的异同

药引的概念   药引是与中药的“定向定位”作用有关的一个概念。药引,可以理解为药或方剂的“引子”,或理解为具有“引子”作用的药,所以药引又称引药,即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之性的药物。使是“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可见中药的“引导”作用的理论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有人也认为方剂的君臣佐使始于《神农本草经》,在此不做解释)。有关具有中药的“引导”作用,《神农本草经》有“菌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名医别录》有“酒,主行药势”的记载。   关于“药引”的临床应用,《伤寒论》中的许多方剂就有许多引使药的配伍。如桂枝汤中的生姜、大枣;白虎汤中的粳米;十枣汤中的大枣等。《千金要方》艾叶汤中的“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等。《和剂局方》平胃散中的“入姜二片,大枣二枚”;《圣济总录》厚朴丸中“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下”等。   药引有如下分类:一是病情药引,如发表的姜、葱,调理脾胃的姜、枣,以及活血的酒和补肾的盐水等。二是时令药引,如春季加荆芥、薄荷;夏季加香薷、生姜;秋季加白芍、乌梅;冬季加黄芩、知母等。若从来源来分,引药有日用食品,如:生姜、葱、酒、醋;果蔬,如:大枣、莲藕、瓜蒂、梨汁;有时令药,如:桑叶、淡竹叶、橘叶、芦根;有日用器皿及残品,如:铁落、灶心土、金银器物等。   引经药的概念   引经的概念,应是药引的“引导作用”与归经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归经作用。引经药就是有“引经”作用的药。最早记载引经药的现存本草当推张洁古的《珍珠囊》。   引经药有十二经引经药、病症引经药、穴位引经药等之分。如十二经引经药有手少阴心经的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的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的独活、桂枝、肉桂、细辛、知母;足太阳膀胱经的羌活;手太阴肺经的桔梗、升麻;手阳明大肠经的白芷、升麻;足太阴脾经的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的白芷、葛根、升麻;手厥阴心包经的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