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问----本病论》
(1),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
【注】
上丹田,亦即泥丸宫,即天目所在。
晋朝名医葛洪指出:“或在人两眉闲,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传其姓名耳。”
元朝《修真十书》也说:“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1),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
【注】
上丹田,亦即泥丸宫,即天目所在。
晋朝名医葛洪指出:“或在人两眉闲,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传其姓名耳。”
元朝《修真十书》也说:“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太一神,汉代国家祭祀的天帝、至高神。原为先秦时期代表宇宙元气的神祇。古代典籍里记载的“泰氏”、“太皇”、“泰一”、“泰皇”、“泰壹氏”等,均与太一有关。 [1]
【译文】
2,《素问----五阅五使》
(2),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理。
(3),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馀,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4),歧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5),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3,《素问----疏五过论》
(6),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
5,《素问----官能》
(7),明于五俞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藏六府,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府。
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8),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稾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7,《素问----移精变气论》
(9)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歧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歧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歧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译文】
2,《素问----五阅五使》
(2),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理。
(3),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馀,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4),歧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5),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3,《素问----疏五过论》
(6),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
5,《素问----官能》
(7),明于五俞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藏六府,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府。
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8),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稾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7,《素问----移精变气论》
(9)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歧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歧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歧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注:
闭户就是闭上门户,塞牖就是关上窗户。形容一个人呆在一个小房间里边,把窗户、门都关好,一个人独处。
8,《素问----玉版论要》
(10)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注:一,即天目。
9,《素问----脉要精微论》
(11)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10,《素问----玉机真藏论》
(12)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及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11,《素问----三部九候论》
(13)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12,《素问----标本病传论》
(14)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13,《素问----五常政大论》
(15)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14,《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16)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15,《素问----至真要大论》
(17)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18)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摽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摽,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16,《素问----阴阳离合论》
(19)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注:要一,即機要在天目。
17,《灵枢--五色》
(20),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注】
阙,即宫阙、宫殿。鼻为明堂,眉间即为明堂宫。道家一般称天目所在处为明堂宫。
【译文】
雷公向黄帝问道:“青、赤、黄、白、黑五色,人的健康难道取决于明堂吗?我不明白它的意思。”。黄帝回答说:“明堂就是鼻,阙就是两眉之间的部位,庭就是前额部,蕃就是两颊的外侧,蔽是耳前方的部位。以上所谈到的明堂、阙、庭、蕃、蔽这些部位的正常现象应该是端正、宽大、丰满,远离十步以后还能看得清楚。如果观察到某个人有以上的表现,他的寿命一定会达到一百岁。”
(21),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译文】
雷公问:“怎样辨别面部五官的表象呢?”黄帝回答说:“鼻的正常表现应是鼻骨高起,端正而平直。五脏在面部的相应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列于五脏部位的两旁。头面的情况反映在两眉之间和前额,心的情况反映在两目之间的下极。胸腹中的五脏安定平和,五脏真气所化生的五色,正常地反映到面部,不出现异常的色泽,鼻部的色泽也明润。所以辨别脏腑的情况,怎么能不辨别面部五官的表现呢!
(22),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译文】
雷公问:”我听说很多种疾病,都是由风邪引起的,气血逆乱的痹证、厥证是由寒邪、湿邪引起的,应当怎样进行鉴别呢?“黄帝回答说:”一般通过观察两眉间的色泽来鉴别,色泽浮露润泽是风邪引起的变化,沉滞晦浊主痹证,若色泽沉滞晦浊出现在地阁,则主厥证。这是一般规律,都是根据色泽的不同变化来诊断疾病的。“
18,《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23),歧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9,《灵枢----口问》
(24),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20,《灵枢----阴阳清浊》
(25)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
21,《灵枢----动输》
(26),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
22,《灵枢----小针解》
凡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註明本網站網址 http://www.liangzhenjiu.com8,《素问----玉版论要》
(10)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注:一,即天目。
9,《素问----脉要精微论》
(11)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10,《素问----玉机真藏论》
(12)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及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11,《素问----三部九候论》
(13)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12,《素问----标本病传论》
(14)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13,《素问----五常政大论》
(15)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14,《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16)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15,《素问----至真要大论》
(17)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18)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摽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摽,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16,《素问----阴阳离合论》
(19)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注:要一,即機要在天目。
17,《灵枢--五色》
(20),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注】
阙,即宫阙、宫殿。鼻为明堂,眉间即为明堂宫。道家一般称天目所在处为明堂宫。
【译文】
雷公向黄帝问道:“青、赤、黄、白、黑五色,人的健康难道取决于明堂吗?我不明白它的意思。”。黄帝回答说:“明堂就是鼻,阙就是两眉之间的部位,庭就是前额部,蕃就是两颊的外侧,蔽是耳前方的部位。以上所谈到的明堂、阙、庭、蕃、蔽这些部位的正常现象应该是端正、宽大、丰满,远离十步以后还能看得清楚。如果观察到某个人有以上的表现,他的寿命一定会达到一百岁。”
(21),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译文】
雷公问:“怎样辨别面部五官的表象呢?”黄帝回答说:“鼻的正常表现应是鼻骨高起,端正而平直。五脏在面部的相应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列于五脏部位的两旁。头面的情况反映在两眉之间和前额,心的情况反映在两目之间的下极。胸腹中的五脏安定平和,五脏真气所化生的五色,正常地反映到面部,不出现异常的色泽,鼻部的色泽也明润。所以辨别脏腑的情况,怎么能不辨别面部五官的表现呢!
(22),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译文】
雷公问:”我听说很多种疾病,都是由风邪引起的,气血逆乱的痹证、厥证是由寒邪、湿邪引起的,应当怎样进行鉴别呢?“黄帝回答说:”一般通过观察两眉间的色泽来鉴别,色泽浮露润泽是风邪引起的变化,沉滞晦浊主痹证,若色泽沉滞晦浊出现在地阁,则主厥证。这是一般规律,都是根据色泽的不同变化来诊断疾病的。“
18,《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23),歧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9,《灵枢----口问》
(24),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20,《灵枢----阴阳清浊》
(25)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
21,《灵枢----动输》
(26),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
22,《灵枢----小针解》
(27)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馀不足可补写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
注:客,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8)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
(29)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
23,《灵枢----九针十二原》
(30)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31)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32)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
24,《灵枢----终始》
(33)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25,《灵枢----四时气》
(34)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
26,《灵枢----病传》
(35)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注:守一,即守天目。
29,《灵枢----外揣》
(36)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
30,《灵枢----九针论》
(37)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
(38)一者,天也。天者,阳也。
注:客,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8)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
(29)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
23,《灵枢----九针十二原》
(30)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31)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32)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
24,《灵枢----终始》
(33)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25,《灵枢----四时气》
(34)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
26,《灵枢----病传》
(35)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
注:守一,即守天目。
29,《灵枢----外揣》
(36)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
30,《灵枢----九针论》
(37)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
(38)一者,天也。天者,阳也。
--------------------
共30篇文章,38处。
(梁针灸写于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