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5, 2019的博文

《黃帝內經》論蟲

《素问》 《脉要精微论》 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咳论》 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痹论》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五运行大论》 心------其虫羽, 脾------其虫倮。 肺------其虫介, 腎------其虫鳞, 《五常政大论》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至真要大论》 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 倮虫 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 介虫 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写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爇, 介虫 乃耗,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乾, 毛虫 乃厉,病生胠脇,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 羽虫 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

醫道傳承源流譜

王勃是唐朝初年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著名詩人並稱為“初唐四傑”。千古名文《滕王閣序》就是王勃的作品。黃帝學派的傳人曹元,醫術了得,當時住在長安。根據《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上》記載,王勃與曹元交友,從曹元學習許多醫學的秘術。因此從曹元那裡得知了醫道傳承的源流譜序。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上》原文如下: 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秘術,勃從之遊,盡得其要。 大意為: 王勃曾經說:作為人子不可不知醫術。當時長安的曹元具有高超的醫術,王勃跟隨他學習,學到了醫術精髓。 王勃著有《黃帝八十一難經註》若干卷,已失傳。但是《黃帝八十一難經序》卻保留了下來,此序收存在宋代《文苑英華--卷七百三十五》,王勃在《黃帝八十一難經序》中透露醫道傳承的譜序: 岐伯→黃帝→歷九師→伊尹→商湯→歷六師→姜太公→文王→歷九師→醫和→歷六師→扁鵲→歷九師→ 華佗→歷六師→黃公→曹元。 《黃帝八十一難經-序》原文如下: 《黃帝八十一難經》,是醫經之秘錄也。昔者岐伯以授黃帝,黃帝歷九師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湯,湯歷六量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歷九師以授醫和,醫和歷六師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歷九師以授華佗,華佗歷六師以授黃公,黃公以授曹夫子。曹夫子諱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蓋授黃公之術,洞明醫道,至能遙望氣色,徹視腑臟。洗腸刳胸之術,往往行焉;浮沈人間,莫有知者。 勃養於慈父之手,每承過庭之訓曰:“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因竊求良師,陰訪其道,以大唐龍朔元年歲次庚申冬至後甲子,予遇夫子於長安。撫勃曰:“無欲也。”勃再拜稽首,遂歸心焉,雖父伯兄弟,不能知也。蓋授《周易章句》及《黃帝素問難經》,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十五月而畢,將別,謂勃曰:“陰陽之道,不可妄宣也。針石之道,不可妄傳也。無猖狂以自彰,當陰沈以自深也。”勃受命伏習,五年於茲矣,有升堂睹奧之心焉。近复鑽仰太虛,導引元氣,覺滓穢都絕,精明相保,方欲坐守神仙,棄置流俗。噫,蒼生可以救耶?斯文可以存耶?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言言,非以徇名也,將以濟人也。謹錄師訓,編附聖經,庶將來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 大意為: 《難經》是醫術秘經,古代都是秘傳。傳承順序為: 岐伯→黃帝→歷九師→伊尹→商湯→歷六師→姜太公→文王→歷九師→醫和→歷六師→扁鵲→歷九師→ 華佗→...

華佗:修道人

華佗(?145年-208年),字元化,幼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方士、醫師,其事跡見於《後漢書·方術列傳下》、《三國志·方技傳》及《華佗別傳》。華佗與董奉和張仲景被並稱為「建安三神醫」。與扁鵲、張仲景及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華佗是修道人,擅長氣功。 氣功,在古代有多種說法:養性、導引、吐納、食氣,等等,比較通用的說法是“方術”。練習氣功的人就叫做“方士”或者“方家”。 到了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在位)時,張道陵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在四川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即為道教最早的派別。“修道”作為練習氣功的代名詞,才逐漸盛行。“修道人”也逐漸代替“方士”或者“方家”。 以下是史書記載華佗關於擅長氣功的部分。 1,《三国志-魏书二十九-华佗传》: (華佗)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皃有壮容。 大意為: 華佗擅長氣功養生之術,老百姓認為他年已過百但是長相很年輕。 2,《三国志-魏书二十九-华佗传》: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糓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馀,耳目聦明,齿牙完坚。 大意為: 華佗告訴徒弟吳普:人需要經常活動,就可以百病不生。我這裡有一個氣功功法,叫做五禽戲。吳普練習五禽戲之後,活了90多歲。(經過吳普的傳播,五禽戲流傳至今。) 3,《 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 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大意為: 華佗擅長氣功養生之術,他年已過百但是長相很年輕,老百姓都把他當作神仙。 4,《 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 (曹操打算殺了華佗,)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 大意為: 曹操打算殺了華佗,荀彧為華佗求情說:“華佗氣功高超,可以救人的命,請求饒了華佗一條性命。” 5,《 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