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氏医通》 卷下, (明)韩懋,韩懋(1441~1522?)
粳米造饭,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解岚瘴。姜、葱、豉汁者发汗。
一人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馀减,月馀痊,此五谷治病之理。
2,《本草从新》《卷十二谷部》,(清)吴仪洛
【以下内容,也记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粳米 米 粟米 粱米
补气养胃、利小便。甘平益气。养脾胃。利小便。止烦渴。罗天益《卫生宝鉴》云:糯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韩《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旬馀减、月馀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张来《粥记》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又苏轼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一种痰饮之人。不宜食之。嘉言曰:粥饮之、化为痰甚易。予每晨食粥、甚觉合宜、夜膳进粥、即不爽快、正以粥易成痰、早晨行阳二十五度、不致成痰、即得粥之益、晚间行阴二十五度、即易成痰、则受粥之害、一物也、早晚宜否之异如此、亦见修养家过午不食、为有理也。
【注:
(1),粥易行便,亦易成痰。饭难行便,亦难行痰。
(2),早宜行便,阳气可以化痰,故宜食粥。晚宜不成痰,因阴气无化痰之力,故宜食饭。
(3),因此,宜过午不食,以化痰。】
3,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15 赤小豆粥 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16 绿豆粥 解热毒,止烦渴。
17 御米粥 治反胃,利大肠。
18 薏苡仁粥 除湿热,利肠胃。
19 莲子粉粥 健脾胃,止泄痢。
20 芡实粉粥 固精气,明耳目。
21 菱实粉粥 益肠胃,解内热。
22 栗子粥 补肾气,益腰脚。【梁注:小米】
23 薯蓣粥 补肾精,固肠胃。【梁注:淮山】
24 芋粥 宽肠胃,令人不饥。
25 百合粉粥 润肺调中。
26 萝卜粥 消食利膈。
27 胡萝卜粥 宽中下气。
28 马齿苋粥 治痹消肿。
29 油菜粥 调中下气。
30 菜粥 健胃益脾。
31 菠 菜粥 和中润燥。
32 荠菜粥 明目利肝。
33 芹菜粥 去伏热,利大小肠。
34 芥菜粥 豁痰辟恶。
35 葵菜粥 润燥宽肠。
36 韭菜粥 温中暖下。
37 葱豉粥 发汗解肌。
38 茯苓粉粥 清上实下。
39 松子仁粥 润心肺,调大肠。
40 酸枣仁粥 治烦热,益胆气。
41 枸杞子粥 补精血,益肾气。
42 薤白粥 治老人冷利。
43 生姜粥 温中辟恶。
44 花椒粥 辟瘴御寒。
45 茴香粥 和胃治疝。
46 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 并治心腹疼痛。
47 麻子粥、胡麻粥、郁李仁粥 并润肠治痹。
48 苏子粥 下气利膈。
49 竹叶汤粥 止渴清心。
50 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 并补肾虚诸疾。
51 羊肝粥、鸡肝粥 并补肝虚,明目。
52 羊汁粥、鸡汁粥 并治劳损。
53 鸭汁粥、鲤鱼汁粥 并消水肿。
54 牛乳粥 补虚羸。
55 酥蜜粥 养心肺。
56 鹿角胶入粥食 助元阳,治诸虚。
57 炒面入粥 食止白痢。
58 烧盐入粥 食。止血痢
凡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註明本網站網址 http://www.liangzhenjiu.com